一场府城考试,竟引出诸多波折!庭哥儿听闻一些话后,毫不犹豫拿出身上二十两银子。送考出门时,房东当着众人面喊庭哥儿大名,让他牢记再来考试还住她家。可这边刚消停,丁学礼和万应华却打起歪主意。
这俩年轻小子,心思全写在脸上,想占庭哥儿便宜一起借宿。姜水生深知考试大事马虎不得,万一这两人出状况,庭哥儿岂不是要惹一身麻烦?若他们坦诚相求,或许还有办法,可他们这般算计,若不答应,庭哥儿恐落个冷漠自私之名。
考上秀才的陈庭,竟可能因名声瑕疵被取消功名,这消息让丁学礼和万应华懊恼不已。晌午停车休息,满心怀疑的他们赶忙去找陈庭,认定姜木生在说谎。
面对询问,陈庭坦然回应,借住在大舅家远房亲戚处,房价二两银子一天。这与姜水生说法毫无出入,丁学礼忍不住惊呼为何不住客栈。陈庭无奈表示本打算住客栈,却另有缘由。末了,他满怀期待看向两人,称大舅呼噜声太大,不知二人能否收留自己。
几个同窗正为住处发愁,气氛紧张又微妙。有人捂嘴咳嗽,似有难言之隐。小老三提议若房主不多给房间,就不在此住,还称街坊邻居也不会帮衬。
小老二则说起慈幼院,称认识的小乞丐说那里管事心眼好能收留。众人目光齐刷刷看向另外两人,他们表示也没好去处,可能得住大通铺。
小老二失望决定去慈幼院,还吐槽大通铺有抠脚大汉。陈庭邀请两人考虑慈幼院,却被果断拒绝。
就在这时姜水生招呼陈庭,等他们一走,万应华询问丁学礼怎么办,丁学礼眼底闪过狠意。
此刻,有人正为此事愤懑不已。“就算他说的是真的,可他为什么不早说”,一句抱怨,道出满心无奈。原来,他们一直误以为某人住得优渥,还因此生出想找其借住的念头。
考秀才前夕,一行人踏上前往府城之路。丁学礼和万应华因家中有事耽搁,搭了陈庭家的马车。然而,这两人心怀不轨,竟想等进城后找师长和同窗大肆宣扬陈庭拒绝帮他们的事。
姜水生担心陈庭说漏嘴,一问之下得知他大嗓门儿起了作用,才松了口气。陈庭深知这两人小人行径,决定防范于未然,让马车先行,还拜托大舅想法子让他们下车后无暇道别就离开。出发后,陈庭马车疾驰,很快将后面马车甩得没了踪影。到了府城,他直奔客栈。
晌午时分,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人群中传开:有人竟住大通铺!得知此事的陈庭,心中泛起层层涟漪,他猜测这两人许是经济窘迫却难以启齿。于是,他当机立断,命车夫快马加鞭,提前找到先生和众人。
陈庭诚恳地希望有人能收留这两位同窗,房费他来承担,还想出巧妙借口,就说一人害怕求陪伴。虽自己借住在大舅远房亲戚家,诸多不便,但他仍心系同窗。先生听闻,对陈庭的善举赞不绝口,众人也纷纷认可。
赶考途中,父子三人一路哭穷,还不住打听同行两人家底,话里话外盼着得到帮衬。到了城门口,因知府开恩,童生能走特殊通道,两人赶忙下马车告辞,一心想着进城后去先生所在客栈,要赶在陈庭之前“上眼药”。
他们留意到陈庭没下马车,没跟他们一同进城。到了客栈,两人请小二找先生,没想到一到先生房间门口,竟看到同窗们都聚在这儿,先生也开门出来了。两人对视,眼中满是兴奋与志在必得,人多正好,他们打算借此机会,让陈庭身败名裂。
临考之际,两人匆匆赶来,却因来晚订不上房间,只能考虑大通铺。下人提议找陈兄帮忙,他们厚着脸皮去求收留,却惨遭拒绝。两人抱怨时,竟发现众人都诡异安静地看着他们,心中猜测是不是因指责陈庭人品而惊到了大家。
有人赶忙出来打圆场,坚信陈兄有难处并非虚伪之人。可这时,有人突然问丁学礼家中到底出了何事,竟让考秀才都要让步。而丁学礼心里直犯嘀咕,他根本是胡扯的,没想到这人竟如此不懂礼,追根究底。
众人的目光紧紧锁住丁学礼和万应华,追问他们家中究竟发生何事。面对接连追问,两人无奈同声称亲戚死了。可这回答不仅没打消大家的好奇,反而引得更多质疑。
有人打趣他们缘分奇妙,亲戚竟“死在一起”,还步步紧逼询问到底死了谁。两人额头冒汗、支支吾吾,满心期待大家去谴责陈庭,可没想到先生却失望叹气,直言让他们回去,还称无德之人没资格科考。
这两人瞬间傻眼,他们预想的陈庭名声扫地的局面没出现。
书院里,两个学子神色慌张,对着先生连连发问:“先生……学生到底做错了什么?为何您要如此对我们?”周围同学也纷纷指责,有人呵斥道:“若书院去查,你们亲戚并无办葬礼,就别想继续读书了!
瞧瞧你们鲜亮的衣裳,哪像刚参加完葬礼?这人品实在堪忧!”众人都默契不提陈庭,只因他曾为同窗情谊,求大家收留这两人。谁都清楚,得罪小人后果难测。
好在这两人破绽百出,轻易就被识破。先生看着学子们的反应,暗自满意。而那万应华和丁学礼,此刻则完全傻眼,怎么也想不到会因这事儿被质疑人品。
那一刻,大脑一片空白,满心焦急却死活找不到一个能说得出口的借口。身体像是被施了定身咒,整个人瞬间麻掉,僵在原地。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措,思维仿佛断了线的风筝,飘向不知名的远方。脑海里反复回荡着三个字——完犊子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