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天珩能从哪采购武器呢,肯定是从金城那边。
苏维帝国的补给路线有三条,其中一条就在西北,也是目前最为顺畅的一条公路补给线。
大批的援助物资从这个方向过来,汇聚到金城。
还在这里开设了空军培训班,培训苏式战机,让这座西北重城陷入了片刻的繁荣。
苏维帝国拉拢统帅部,通过一些陈旧装备来换取矿石资源,顺带着还能牵扯日军主力,何乐而不为呢。
又能把钱赚了,还能让对手头疼。
历来军火是大生意,属于一本万利的大生意。
通过公路补给线,卡车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抵此处,大批先进的军火堆积如山。上次联络员伊万诺夫少校就是通过这条通道,给独立军支援了一批装备。
更重要的是,那里还有苏式战机的空军培训班,一大批飞行员正在那里接受训练。
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掌控了金城,就掌控了西北的战略主动权!
但金城可不是那么好染指的。
统帅部对那里极为重视,第八战区司令部就设在金城,驻扎了不少军队保护补给线。
周边的马家军、西北诸路军阀也都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,谁都想在里边分一杯羹。
如今已经稳定了绥西,从这里到金城就只剩下81军一个障碍了。
81军、22军都是典型的地方军阀出身,受统帅部整编,加入到抗战序列中来。在打击日军这件事上也算出了力,一心守着一亩三分地,并无太大野心。
如能搞好关系,这两支部队可以作为盟友,未必会走到对立局面上。
地方军阀内部也不是铁桶一块,拉拢一个,收拾一个,孤立一个,也算是一种策略。
35军调走了,那22军、81军应该隶属于李副司令来调动了。
毕竟独立军与其接壤,总不能隔着上千公里,让付军长隔空发令吧。
李峰要趁机把这件事坐实。
以第八战区副司令的名义,邀请邓宝山、马红宾两位军长到五原,商议部队整肃,修缮军械事宜。
两支部队不仅是武器装备稀缺,更缺少弹药补充,不具备自造子弹的能力,打一发就少一发。
22军还好,在林榆有一座修械所,也曾跟晋绥军采购了大批的火炮跟枪械。
81军很多还沉浸在冷兵器冲锋的场面,类似于古代的传统骑兵,看似勇猛,实则战斗力低下。
双方也能从苏维手上采购军火,价格可就不一定了,往往比刀子割肉还疼。
机关枪、步枪的价格并不低,尤其是子弹跟炮弹,比枪械的价格还高。
李峰手握绥远军工,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,给他们出售一些自造枪支跟缴获翻新的枪支,控制弹药。
以此为条件,拉拢这两个军作为地方盟友。
时间紧,任务重,解决后方的难题后,还需匀出一两个月时间用来突破察北,参与到苏维、旭日两大帝国的交锋中去,趁机把外疆控制到手上。
所以李峰先以拉拢的手段,稳住地方的这两个军,能匀出更多的精力,在两个帝国之间周旋。
眼光要放大一点,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小地盘,穷乡僻壤的山区,能有什么价值。
但凡帝国手上抠下一块,远比在山沟里打游击暴富的快。
五原城王家大宅灯火通明,青砖铺就的院落里,士兵们往来穿梭,将一箱箱军械陈列在廊下。